9月12日,来自新疆的2019级本科毕业生符茜茜将一面锦旗送到机动学院党委书记白志山手中。从2019年满怀憧憬踏入校园,因学业问题暂时“掉队”,再到最终顺利毕业——她的求学之路虽然坎坷,却始终被学院的温暖紧紧包围。

机动学院用一套“全方位、不放弃”的支持体系,为她,也为许许多多像她一样曾经迷茫、偶有顿挫的学生,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。
学院牵头:点亮青春的“引路人”
2021年9月,因多门课程未达标,符茜茜从2019级延至2020级学习。这一变动让她陷入自我怀疑,甚至萌生退学的念头。学院迅速将她列为重点关注对象,学院领导主动谈心谈话,倾听她的焦虑,梳理学业症结,并与远在新疆的家长持续沟通,把学业的“问题清单”变成 “解决方案”,制定出家校协同的帮扶计划。
系主任黄毓晖教授为她量身定制修习计划,把未通过的课程按难度拆分,每学期定下明确目标,并协调专业教师提供“一对一”指导。这份来自学院的重视,如同一剂“强心针”,让她重燃坚持的勇气。
家长陪伴:跨越千里的“守护者”
得知女儿困境,符茜茜的母亲毫不犹豫,从新疆赶赴上海。她悉心照料女儿的生活,更时刻关注她的情绪——压力大时宽慰疏导,进步时比她更激动地加油打气。母亲的陪伴像一束温暖的光,照亮了符茜茜一度迷茫的路。她积极与班导师、辅导员沟通,真正实现了“家校同心”。
班导师:永不言弃的“摆渡者”
从2021年开始,班导师杨雪晶教授一直陪伴在符茜茜身边,不仅关心学业,更关注她的心理状态。几次考试失利后,符茜茜情绪跌到谷底,甚至想要放弃。杨老师在安慰学生同时帮她分析学习方法,协助解决她寻找成长过程中迷茫和压力的底层心理动因。那份始终如一的信任与支持,成为符茜茜在无数个想要放弃的瞬间里,重新出发的底气。
辅导员:扫清障碍的“贴心人”
班导师守护学业,辅导员王晨烨则为她扫清“后顾之忧”。2024年6月,符茜茜因部分课程未通过只能先结业,却已与一家企业签下三方协议。王晨烨主动联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,说明情况、争取理解,最终为她争取到先继续实习的机会。尽管后来因学业压力她选择离职,学院仍持续为她推荐岗位、辅导面试,不离不弃。
体系力量:全面兜底的“帮扶网”
本科往往是大部分学生走出家门、远离家庭呵护的第一个阶段,身心、学业、经济、情感等多方面冲击与压力会对部分学生的成长形成很大的挑战。学院长期在育人过程中积累、完善最终建立起了以“党建引领+朋辈互助+体系支撑”的成长支持体系。学院组织开设“励志讲堂”,定期邀请行业大咖、校友和师长等发挥示范性引领作用;组建“小讲师团”开展定期辅导,安排专业教师期末值班答疑,夯实体系支撑,构筑学业保障“基本盘”;推行“党员结对帮扶”,实现伴学导学,共上自习、分享经验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正是这样一套 “不缺位、不打折” 的支持体系,为符茜茜的毕业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,也让 “离校不离心” 的育人理念落到了实处。
结语:
六载求学路,尽管坎坷不断,符茜茜的本科求学梦虽迟但到。学院关怀、师长支持、家人陪伴、同窗相助,共同织成一张温暖的网,托住了她的梦想。她的故事,是机动学院“以生为本”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。在这里,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”不是口号,而是每一位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的承诺。未来,机动学院将继续用爱与责任,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,让“离校不离心”的温暖,持续照亮更多学子的前行之路。